-
這是美國的恥辱
入侵者應該被逮捕,那些沒有戴面具的人可能很快會被識別出來。華盛頓的警察在哪裏?暴徒剛一衝進去,維吉尼亞和馬里蘭就發出了請求支援的電話,國民警衞隊也開始行動。但在如此重要的一天,國會大廈竟沒有得到更好的保護,堪稱醜聞。 [全文]
-
經濟強勁反彈,如今中國人比西方人舒服多了
由於中國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新冠疫情暫時受到了控制,摩根大通最近將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期從4月份的1.3%上調至2.5%。世界銀行和其他機構的經濟學家也上調了他們預測的中國經濟增長率,中國是今年全球唯一一個有望實現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文]
-
疫情席捲全球,中國成為新的避風港
潔妮在倫敦租的公寓原本是9月到期,她轉租給了別人,然後花930美元買了一張3月17日飛回中國的單程票。她的家鄉金華報告的確認病例很少,而她父母所住的社區沒有病例。她覺得中國的疫情防控比英國更透明、更主動。她認為:“英國政府沒有很好地控制疫情”。 [全文]
-
“大學文憑無用論”在美國升温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最近該報與NBC新聞進行的一項聯合調查顯示,美國社會對大學文憑價值的信心正在下降,多達一半以上的年輕人、男性公民以及美國農村地區居民認為,大學文憑所帶來的收益難以平衡為其付出的成本。[全文]
-
英恐襲反思:歐洲已沒能力保護自己
由於軍費連年縮水,歐洲各地部隊都深受武器短缺的困擾,無論陸軍、海軍、空軍,還是網絡部隊。歐洲官員坦言,歐洲盟國現在的戰鬥力不足美國六分之一。[全文]
-
美對沖基金發動新攻勢,但中國的表態起作用了
當索羅斯在達沃斯發言後,新華社發表評論,警告試圖做空中國貨幣的“激進投資者”會遭受巨大損失,因為中國貨幣主管機構將採取“有效措施穩定匯率”。中國的表態已經使一些基金經理不敢再增加下注,甚至完全退出了空頭頭寸,稱他們不希望與中國政府交手。[全文]
-
你媽用微信嗎?請一定讓她看看這篇
研究估計,去年有7%的新媒體假新聞是通過微信首發的,比擁有1.76億每月活躍用户的微博的59%要少得多。然而,研究人員説,微信給政府監督人員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因為微信上的假消息不太容易被用户駁斥。[全文]
-
李河君在做空漢能的股票?
25日,一則李河君做空自己股票的新聞傳播甚廣,令人大跌眼鏡。經觀察者網瞭解,此信息來自於《華爾街日報》22日撰寫的一篇漢能股價腰斬的分析報道。經核實,該報道被誤譯。觀察者網翻譯報道原文,方便讀者瞭解漢能股價腰斬的真實內幕。[全文]
-
中國海外購物豪客去哪了?
奢侈品公司在中國以外的銷售很大程度倚仗中國遊客,但現在他們更熱衷於體驗當地文化而非購物。逐漸縮小的價差也使得他們對海外購物變得意興闌珊。[全文]
-
殘骸地圖:MH17是怎樣支離破碎的
馬航MH17的碎片散落在3個烏克蘭村莊附近,本文盤點了各主要殘骸在飛機上的位置與墜落地點,並分析了殘骸所透露出的線索。[全文]
-
甘地家族的土地自由流轉
2009年,一名坐在SUV內的沉默男子開始在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小鎮周邊購買大片乾旱貧瘠的農用土地。他把車停在土地辦公室所在的一座一層混凝土建築外的停車場,從車後座裏向賣地的人派發現金。拉賈斯坦邦的土地記錄顯示,SUV裏的男子所代表的買家是羅伯特·瓦德拉。瓦德拉是印度勢力強大的尼赫魯-甘地政治家族成員。[全文]
-
誰在推動美國煤炭行業不死?
去年對煤炭行業來説是艱難的一年。但煤炭不會遠離我們,它仍是美國最大的電力燃料來源,煤炭出口也在迅速增長。煤炭需求受到新興經濟體中電力需求龐大的中產階級崛起的推動,其中尤以中國和印度為主。全球有三分之二的煤炭增長將是在中國電力需求的推動下實現的……[全文]
-
詳解中國銀行“錢荒”來龍去脈
近日,“錢荒”成了熱門話題,甚至有觀點認為,目前的資金短缺情況已經達到史無前例。但央行已經明確表示不會注入資金,此外,李克強講話中提到“要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釋放出強烈信號。那麼,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危機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全文]
-
“稜鏡”到底有多強大
最近剛剛開始使用的NoSQL數據庫,分析師僅用30秒就能完成過去需要6個小時才能完成的要求。數據庫系統、機器學習和Hadoop基礎架構三大技術組成了美國國家安全局“稜鏡”計劃的基石。為軍用而生的互聯網,自然也可以是美國政府監視和追蹤民眾的工具。[全文]
-
“虎國”崛起:當今美國的亞裔族羣
在願望和決心的推動下,亞裔美國人已經成為美國最成功的移民羣體。然而,他們令人驚奇的成功引發了一個沉重的問題:他們能遠離恐懼和嫉妒的復仇女神多久。如果中國有朝一日成為美國明確的對手,那麼華裔美國人的焦慮很可能比每次猶太裔美國人遊説團體的忠誠被質疑時更強烈。[全文]
-
東京IMF年會是救火還是澆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東京年會前日結束,IMF在閉幕會議上警告,全球經濟離陷入衰退的陰霾近在咫尺。《華爾街日報》批評會議非但沒緩和各大經濟體間的矛盾,反而加深彼此衝突,質疑各國領袖能否於短期內找出提振全球經濟的有力方案。韓國財長樸宰完表示,各國討論短期應對方案時意見迥異,直言“世界現存領導問題”。歐洲、美國、中國及日本各自存在自身問題:歐洲官員為緊縮政策造成的損害爭論不休,希臘下月面臨破產風險,德國立場仍強硬,拒彈性處理其削赤目標。西班牙求援意向模稜兩可,會議幾乎未為其規劃出清晰前景;美國在不足12周內將面臨財政懸崖威脅;中國則須設法解決增速放緩。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