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會診西式民主
從古老非洲大陸的埃及,到歐洲邊緣的烏克蘭,從東亞的“民主典範”台灣到南亞的“和諧”泰國,曾經慶幸“轉型”成功、移植了西方民主體制的“國家”如今動盪不安,廣場政爭到暴力衝突,一輪又一輪此起彼伏。而老牌“民主”國家諸如英美,則不得不通過嚴厲整肅廣場“民主”運動來獲得安寧。驕傲的西方之心似乎不再那麼自信,各種吞吞吐吐的反思者終於開始出現。繼3月1日夜鶯歌手《經濟學人》發表那猶如漫漫長夜前夕的警示之後,一向喋喋不休的意識形態喜鵲《華盛頓郵報》也在3月29日忍不住發出感嘆:西方民主將重蹈雅典民主的悲劇結局。夜鶯的吞吞吐吐只能警示,卻並不足以提供寬闊的思路。中國人有條件有實力擔當起為世界重新規劃思想革新的擔子。觀察者網陸續推出研究員的系列文章,為西方把脈,並深入這場意識形態軟戰。敬請期待。
-
外部危機少了,以色列自己玩起了“政治危機”
自2019年4月以來,以色列在一年之內舉行了三次大選。到了2020年5月,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右翼黨派利庫德集團與中間黨派藍白黨終於組建聯合政府,但因為難以彌合的分歧,聯合政府僅存在七個月便分崩離析。新一輪大選將在三個月後舉行。
-
中國的“民族主義”是反應性的
我一直在強調,西方自由主義在中國已經失敗了,完全達不到自由派知識分子心中理想的自由狀態。救中國的只能是我們自己的自由主義而非借西方的援手。它必須要根植於自己的文化和歷史(大傳統),近代以來的中傳統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小傳統。
-
西方政治體制癥結何在?我拜訪了一位中國哲學家
跳出西方主導的全球秩序的解決路徑是什麼?趙汀陽引入了“天下”這個概念。“天下”打通了古代中國人的宇宙論和現實世界秩序的想象,一直綿延至今,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從字面意思理解,“天下”的意思就是天空之下,包含整套世界政治秩序。
-
“歷史終結論”破產,福山要變臉了?
福山在他的新書《身份》中發現,共和倫理作為一種加強自由主義抵禦身份政治帶來的衝擊的手段,具有重要的價值。美國的民族身份必須是建立在對自由和民主政治價值觀的堅定信念基礎上。他還認為,僅僅分享一個信念,是不足以完全維持一個民主秩序的。
-
在緬甸遇到只教“選舉”的西方NGO,我問他們:那治理呢?
在仰光,我考察過一個丹麥的非政府組織,他們是來幫助緬甸人搞民主的。我看了看他們的民主訓練教材,內容全部是關於選舉的,沒有關於治理的。他們訓練的重點是如何在競選中獲勝,如何防止對方在競選中作弊。我向負責組織訓練的西方人提出了治理方面的問題,他似乎很茫然。
-
為何説美國製度是未完成狀態?因為包含着“封建性”
一旦將中國的統一和規模作為政治制度發展的一種理性“趨勢”而非“例外”,我們對世界制度史的看法便會發生顛覆性轉變。前人認為中國近代衰落之因,恰恰包含着今日發展奇蹟之因;過去所認為的西方興起的條件,恰恰在今天造成普遍政治危機。因而,有政治學者將“統一性”作為重要的政治概念提出。
-
香港亂局,照出西式民主的根本問題
“民主”本應該是“人民做主”、“為人民服務”、“有利於人民利益”、“有利於社會發展”的,但香港的“亮點”卻展現出悖論式的結果。為什麼會發生如此的悖論呢?原因隱藏在西方民主理論的三個誤區之中,以及理論誤區導致的行為陷阱。
-
黃之鋒與瓜伊多,西方“反派角色產業鏈”上的兩個產品
西方國家機器善於源源不斷地生產“反派角色”:蘇聯和中國的共產主義者,拉美的反帝國主義者,非洲和中東的愛國主義者,以及亞洲有獨立傾向的領導者們。同時,他們也善於製造“英雄”:近乎聖徒的宗教人士,“熱愛自由的反對派領袖”,“受人民愛戴的仁慈君主”……
-
踐行民主理念,西方沒有做到選舉和抽籤兩開花
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實現民主理念也許可以採取很多種、甚至無數種方式,根本不存在某種唯一正確的方式,選舉不是,抽籤也不是。推進民主應該多輪驅動,不應單輪驅動。如果這有助於釋放大家對民主理念實現方式的想象力,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
診斷西式民主弊病,藥方不如試試抽籤
擺脱二十世紀以來流行的“民主”、“共和”觀念,回到民主、共和的本源,在政治中運用隨機抽籤實際上是很有道理的、經過深思熟慮的、有助於實現民主和共和理念的。在現代世界,對診治漏洞百出的西式代議民主重新啓用抽籤恐怕不啻為一劑良藥。
-
西式民主真的倒退了,還是“技術性調整”?
在過去的一代人時間裏,許多民主倒退現象發生的關鍵取決於一個重要的因素,它與制度化的失敗有關,這一事實就是許多新興的和現存的民主國家的國家能力跟不上民眾對民主問責的要求。沒能建立起治理良好的現代國家是近期民主轉型的“阿喀琉斯之踵”。
-
匈牙利大選,“非自由主義”引領東歐浪潮?
從自由主義到非自由主義,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的轉變在東歐國家中並不罕見,在波蘭、斯洛伐克、克羅地亞等國都發生了類似的情況,那裏泛起了一股“非自由主義浪潮”。“我從那裏來,知道那裏是行不通的。”
-
各領域都在創新,為何就“民主”要死抱兩百年前的老古董?
“除了民主,全世界到處都在創新”,説到民主與社會組織形式,我們顯然仍自滿於1830年代的程序。我們為什麼必須抱着兩百年的老古董不放手?民主是活生生的有機體,不存在固定不變的形式。
-
西方民主,一場“福利”拍賣會
在精英民主時代,當資本和政權趨於合一的時候,政府在公共服務上的預算還是節制的;但當選票和政權趨於合一的時候,政府的公共服務上的預算就失去了控制。今天西方民主已經演變成為福利拍賣會,誰出價高,票就投給誰。
-
人間正道是滄桑:當中國政體從被質疑到引起西方恐懼
中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幾乎一直是全球最高的。西方輿論總喜歡拿所謂“合法性”、“正當性”做文章,彷彿只有西方國家才享有,而中國政治體制不具有。其實,真正遭遇“合法性”、“正當性”危機的正是西方國家自己。
-
新西蘭選舉結局“奇葩”,可別連累中新關係
新西蘭全民公投決定放棄“贏者通吃”,改行混合比例代表制,開始直接按得票率分配議席,效果立竿見影,此後歷次大選,新西蘭再也無法組建一黨多數政府。工黨不是不重視中新關係,然而聯合執政的新西蘭優先黨很可能興風作浪。
-
- 資訊 Information more
-
“現在被西方貼上‘威權’標籤是一種榮譽”
路透社29日稱,路透在達卡的總理官邸採訪了哈西娜之子薩吉布·瓦澤德(Sajeeb Wazed)。 瓦澤德説,“你知道我母親早上告訴我什麼嗎?”,“現在被西方貼上‘威權’(authoritarian)標籤是一種榮譽(a badge of honor)”,他還認為政府對社交媒體管控是必須措施。[全文]
-
孟加拉國大選,美國大使又出來説了幾句
孟加拉國12月30日即將舉行大選,女總理謝赫·哈西娜(Sheikh Hasina)有望贏得自己的第四任期,為尋擺脱貧困的道路,哈西娜始終對華友好,一直在努力搭上中國經濟發展快車,因此也獲得了人民支持。 孟加拉反對派表示,“這次大選不會自由且公正”。 這種情況下,不免某些國家對孟加拉國政治説三道四,談些諸如“巨大的經濟成功會不會犧牲其脆弱的民主”之類的老話術。 據美國《時代雜誌》12月29日稱,因反對派稱有數百名“運動人士”遭暴力逮捕,美國攜聯合國表示“關切”孟加拉大選。 [全文]
-
説好的民主?美報告列“不自由”國家中超7成買美軍火
美國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日前發表最新年度“世界自由報告”,列出49個其所謂的“不自由”國家。但俄媒卻指出,這些國家中的大多數都得到了美國軍事援助。“今日俄羅斯”(RT)11月19日報道,目前的這些“不自由”國家中,至少有35個,即71%是美國軍火商的客户,或者在過去三年內接受過五角大樓某種形式的軍事援助。[全文]
-
“連累”完臉書,這家數據公司又被曝干涉英國“脱歐”
被控未經許可獲得5000萬Facebook用户數據、操控美國大選選情的數據分析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再被曝出新醜聞:曾免費為支持英國脱歐的團體提供服務、誘導民眾,與其相關的公司還接受了來自英國官方脱歐團體的超額資金。據界面新聞編譯美聯社3月26日報道,Cambridge Analytica前聯合創始人懷利(Chris Wylie)和曾加入支持脱歐團隊的志願者森尼(Shahmir Sanni)透露,在英國脱歐公投期間,官方脱歐遊説組織“投離開票”(Vote Leave)曾為一家總部位於加拿大的競選顧問公司AggregateIQ支付超額費用。[全文]
-
外媒:西方對中國崛起的“神助攻”
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西方曾送上過三次“神助攻”(windfalls),分別是03年伊拉克反恐戰爭、08年次貸危機和近期的西方民粹主義崛起,現在特朗普可能正送上第四次——毀掉美國“民主燈塔”的形象。主要負責撰寫美國政治、經濟社評的《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愛德華•盧斯(Edward Luce)對此痛心疾首的,他3月8日對上述歷史進行簡要“盤點”,觀察者網編譯該文如下:[全文]
-
美歐暫停資助柬大選 中國送來大禮包
柬埔寨明年7月即將舉行大選,由於此前洪森解散了該國最大反對黨救國黨(CNRP),美國和歐盟大為不滿,取消了對該國大選的資金支持,並威脅要採取制裁行動,但柬埔寨首相洪森一直給出強硬迴應。日前,中國對柬大選的援助陸續抵達。[全文]
-
經濟學人竟稱:社交媒體威脅民主
美國總統特朗普頻頻使用社交媒體與網民互動,冷落了傳統的主流媒體,這不由得引發西方精英媒體的擔憂。4日,參考消息網援引英國《經濟學人》發表的一篇題為《社交媒體威脅民主?》的文章,稱社會應約束對社交媒體的濫用。[全文]
-
推特這波操作可算西方媒體雙標教科書了
推特一邊封俄媒,一邊替民主黨遮醜[全文]
-
“若資本主義無法根本解決全球焦慮,終遭拋棄”
據參考消息網24日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2日刊發題為《英國商界領袖對資本主義現狀提出批評》的文章稱,英國一些頂尖商業領袖對資本主義現狀提出尖鋭批評,認為管理層的貪婪、企業的逃税和投資者的短視讓當前局面需要改革與改進。[全文]
-
一場美國學界大戰,牽出了個反華先鋒
美國教授論文為殖民主義辯護,他還是個反華先鋒[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