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的經濟學並沒有“犯錯”,而是缺乏一個分支
如果用一句話從經濟學的角度對新中國70年發展進行總結,那就是我們在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上經歷了艱難探索,獲得了寶貴的經驗教訓。我們認為,經濟學並沒有“犯錯”,而是缺乏一個討論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分支,即政府與市場經濟學。[全文]
-
為什麼東北沒有變成底特律?
今天瀋陽整個經濟精神面貌遠遠比底特律好,現在財政收入20%-30%來自寶馬,一年有將近200個億的財政收入。經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積極努力,我們沒有產生底特律,這一條要告訴美國朋友們,不能把自己的問題推給全球化,你們自己也有問題。[全文]
-
中國若想形成影響深遠的經濟理論,這四條必須做到
我在早年個別場合講過“中國經濟學”這個概念,現在我仔細考慮不能這麼説。馬克思研究的是英國,馬克思説我研究的不是英國經濟學,我講的是資本主義世界的一般規律,亞當·斯密也是如此。經濟學,不能按國界分,我們要提煉普遍性。[全文]
-
經濟回暖的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還有多大
從2001年中國加入WTO開始,到現在我們對美國的出口佔我們總出口的比重,從過去的20%降到了8.4%,所以我們的貿易依賴度實際上是下降的,反過來美國對我們的貿易依賴度是上升的。[全文]
-
首次系統嚴謹釐定宋明清的經濟總量,有何發現
宋代中國的生活水平世界領先,但在1300年之前已落後於意大利,1400年前後被英國超過;1750年之前,作為整體的中國已經落後於西歐,因而,東西方的大分流在工業革命之前已經開始了。[全文]
-
對話:特朗普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中美貿易,而是國家顏色
亨廷頓在《我們是誰》這本書裏提到,美國正在“變色”,移民把美國給攪黃了。特朗普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移民問題,是美國的國家顏色問題,所以他一上來就要修墨西哥牆,要拒絕穆斯林移民。他跟中國的矛盾不是最主要的矛盾,經濟問題相對而言也不是最主要的問題。[全文]
-
中美真正的競爭在哪裏?
中美真正的競爭不在人民幣國際化、不在TPP,而在於誰能通過制度變革,從根本上解決國內問題。美國今天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方式。反觀中國自己,也有矛盾,必須直面問題、創新思路,必須提出新思路。這套新思路至少應該包括三個方面,學習三位老師:德國、美國和新加坡。[全文]
-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增速仍可重回7%以上
我們不能按照絕對水平來觀察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在商業模式、生產技術、市場開發、管理理念、體制改革等方方面面的趕超中,中國經濟仍然有巨大的增長空間。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和調整,中國經濟仍然能夠煥發青春,回到7%以上增長的時代,這個時間甚至超過10年。[全文]
-
兩次大戰英國都站在勝利者一邊,今天你們選擇了中國
我完全有信心,中國將會有好的前景。我們希望發展同中國的長期關係。英國在世界上發揮的作用並沒有美國這麼大,但仍然發揮着重要作用,中國也發揮着重要作用,我們希望將我們的發展前景和中國聯繫起來。[全文]
-
對話:假如希臘離開了歐元區
6月3日,希臘總理齊普拉斯緊急飛往布魯塞爾,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談判,換來的卻是國際債權人的一紙通牒:“要就接受,不要拉倒。”這一次,希臘會安然度過危機嗎?如果退出,對歐元區其他國家會造成什麼影響?[全文]
-
身處牛市,廣場舞大媽該怎麼跳
牛市的小股民們入市後整天患得患失、戰戰兢兢,經常犯一些基本錯誤。太感性不行,太理性也不行。金融市場的參與者絕大部分是非理性的或者是“笨蛋”,他們是造勢者,再聰明的人也變不了大勢,必須跟着“笨蛋”走。[全文]
-
亞投行門:美國還可以説“不”嗎
美國拒絕任何形式的漸進改革,這不僅令中國不快,也讓其傳統盟友感到頭疼。美國政府和國會的所作所為似乎是在儘可能削弱本國的全球領導地位。通過加入亞投行,美國的盟友以實際行動發出了簡單有力的信息:我們已經厭倦了你的不作為,以及你對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的抗拒。[全文]
-
理解《21世紀資本論》離不開中國
正是由於中國崛起,發達國家的資本和技術獲得了高回報。比如德國工人工資過去20年增長緩慢,企業利潤快速上升,恰恰可解釋發達國家資本存量比例的不斷上漲。如果忽略中國,就會歪曲經濟事實。[全文]
-
中國應抓住機遇突圍全球價值鏈
如今,人們已經很難確切區分一件商品的生產者是來自於哪一個國家。國際分工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與深度出現在了市場幾乎每個商品的生產方式中,也將世界上大部分國家與地區分配在了某一個生產環節上。這種生產組織方式被稱為“全球價值鏈”。“全球價值鏈”將如何改變我們對國際貿易的認知?“全球價值鏈”時代的到來對中國意味着什麼,中國面臨哪些挑戰,有何應對之策?[全文]
-
新一輪改革將解決資本空轉問題
中國經濟金融體系的確出現了一些問題,國有銀行的確出現了錢找錢、錢追錢這種空轉的情況。通過改革解決這些問題,把呆賬壞賬剔出去,不要呆賬壞賬影響正常的資金流動。同時地方財政也應該啓動重組,給地方財政找到一個比較可靠的、可持續的新的税收來源……[全文]
-
以鄰為壑的安倍經濟學
現在,“安倍經濟學”不僅沒能為日本帶來通脹,相反更加催生了日元進一步貶值的預期。況且,這種遲遲不見、也不可持續的復甦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它是靠犧牲日本的貿易伙伴來實現的:韓國認為日元貶值比朝鮮核彈更為嚴峻,而中國已成為“安倍經濟學”事實上的減震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