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則關於國務院的“烏龍新聞”講起
這是一個烏龍新聞,但反映了人們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期望。近期,四川成都趙某個人信息泄露、湖北黃岡購買感染冷凍食品的網民個人信息泄露等,都使當事人個人生活、工作陷入崩潰,受到了精神上的二次摧殘。這種大量傳播的平庸之惡,如同病毒一樣,不該重複發生。[全文]
-
該不該戴口罩,美國人100年前就吵了起來
在美國眾多城市中,如舊金山實施了強制口罩法的城市可以説是寥寥無幾。不只是州政府不支持,聯邦政府也在背後使絆子。1919年1月的一份致美國公民的公開信,可以説是民間反對理由的集大成者:驚嚇人民、口罩致病、聞起來臭、導致腐敗、阻止移民、延遲結婚……[全文]
-
業務擴張導向之下,Uber安全報告沒能照亮車廂裏的黑暗
12月5日,美國Uber公司發佈了長達84頁的安全報告,並稱這是業內第一份綜合性安全報告。然而,就在報告發布十天前,倫敦不再為Uber的網約車經營許可延期,理由主要就是Uber公司違反了有關安全管理承諾,這簡直就是打臉了。倫敦交通部門發現……[全文]
-
智利國家大騷亂,只因30年前教育界埋下的一顆雷
皮諾切特軍政府政變上台後,很快就擁抱了新自由主義理念,即私有化、小政府和去管制。在新自由主義者眼中,公立學校是低效的壟斷組織,自然要棄之如敝屣。在市場勢力的主導下,智利的教育呈現出了不同學校的高度等級化和階層隔離,存在系統性教育機會不公平。過私立學校的刮脂,公立學校幾乎成為劣等教育的代名詞。[全文]
-
智利“新自由主義”的鍋,不該由公共交通來背
無論是歐美,還是國內的媒體,幾乎一致將事件的真正原因歸咎於智利在皮諾切特軍政府時代實施的所謂“新自由主義”改革導致的巨大的社會貧富差異。但公共交通是軍政府倒台後,社會民主黨政府最先與新自由主義分道揚鑣的領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全文]
-
當網約車捲入政治……
加州是零工經濟誕生的地方,Uber們也曾經成功迫使加州監管部門創設了網約車TNC模式,加州最新的AB5法會將零工經濟引向何方呢?無論如何,平台要學會與利益攸關者分享權利和傾聽意見,駕駛員是現實中的人,而不只是存在數學模型裏面。[全文]
-
“食堂外包”能讓你放心嗎?
教育和食品安全都是人們普遍關心的,一旦“結合”成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引爆輿論、轟動全國是大概率事件。然而,食安事件的發生不能簡單歸因於食堂外包,也不能單單依靠外部監管,重要的是釐清學校與食堂之間的利益關係。[全文]
-
中美搶着把無人駕駛商業化,還是等等它吧
在全國兩會上,多位IT企業負責人不約而同都提到了“無人駕駛”與5G。雷軍表示,5G技術與車聯網、無人駕駛等產業深度融合。李彥宏則稱今年就將在長沙開始商業化的試運營。無人駕駛到底離我們有多遠,在5G漸漸鋪開的過程中,怎樣的“無人駕駛”能更快商業化?[全文]
-
錢多就贏的邏輯害慘了這個行業!
燒完了融資,靠押金續命,也就把自己的命運交到了別人手裏,任何謠言和風吹草動都有可能猝死。共享單車確實有龐大的需求,是流量的入口,但這種流量只有數量的空間堆積,沒有時間的延展,如果説用户的量是0,時間就是1,再多的0,沒有1也就沒有意義。[全文]
-
中考“指標到校”好不好?紐約為何要學
紐約市長白思豪要廢除紐約市教育局組織的8所公立重點高中入學標準化考試,將名額分配到每個初中,以徹底解決這些重點公立高中的拉美裔、非裔學生過少、種族分離現象突出的問題。但反對的聲音也很大。[全文]
-
現實高於藝術,印度教育問題比《起跑線》還嚴重
4月7日,德里發生了一起案件,一名經銷核磁共振設備的商人,經查實際報税收入為45萬盧比,但在2013年偽造貧困生文件,稱其年收入僅6.7萬盧比,其子因此獲得指標。但今年為了讓其次子入學,改稱已經脱貧,要求學校將其長子歸入普通生,好利用親屬優先入學指標。[全文]
-
校外培訓熱不是劇場效應,而是政策導致的軍備競賽
城市廣泛而嚴重,甚至是瘋狂的課外補習和擇校競爭,有論者稱之為“劇場效應”,那就是如同劇院看戲,不知何時何故有人站起來了,後面的人被迫跟着站了起來。但這個類比並不恰當,甚至是誤導的:將問題指向了對劇場管理不嚴,而非檢討劇場的設計。[全文]
-
伊萬卡最近這次“干政”,效果如何
特朗普的3項政策,2項都是減税,對於低收入者而言,本身就沒有多少所得税,税前扣除幾乎毫無意義。年收入10萬美元以上的中高收入者將獲得70%的減税收益,對於絕大多數中低收入者而言,這只是一個畫餅。[全文]
-
託班老師收入為何漲不上去?
託兒所帶班老師的工資水平只相當於不需要任何技能的清潔工,甚至比保安、洗衣工、鐘點工都要低很多。美國等很多發達國家同樣如此。事出必有因。託班老師的收入是一個市場價格,也不能逃脱市場規律。[全文]
-
被狠批的“學而思”,這麼快就緩過來了?
學而思等校外輔導機構,在國際上也被稱為“影子教育”,影子必有實體,那就是學校教育。民辦培訓機構不斷滲透是一個世界現象。如何應對民辦培訓機構,並不只是中國的問題,在世界上也有不少經驗。[全文]
-
特朗普悄悄出手,把美國人的隱私又賣了一次
共和黨並沒有多少論述駁斥奧巴馬政府制定的互聯網個人隱私保護過度,其公開的理由則是多頭管理造成的混亂和不公平,直白地説,就是互聯網企業可以買賣個人隱私賺錢,電信企業也應該可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