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阿嬤至死沒有等到日本政府的一聲道歉,她生前曾經説過:“即便我們死了,還有後人替我討公道。”在阿嬤心中,她仍舊對下一代懷有期許。我們也希望下一代不要讓阿嬤失望,不要讓她們在飽受敵人蹂躪之後,又遭受到自己同胞和下一代的不解和戕害。
閲讀 -
這次運動被認為釋放了潛伏在台灣社會中的政治熱情,重新發現了台灣年輕世代。整個社會歡欣鼓舞,來不及分辨這股政治熱情中有多少是民粹的戾氣。在年輕人眼中,但凡有人阻止他們,便是與正義為敵,與台灣前途為敵。難怪有人説:“政治是最大的邪教”。
閲讀 -
3月31日晚,台灣學生團體以反對馬英九政府“黑箱操作”的名義衝擊“總統府”,反對台灣加入亞投行,宣告了“亞投行門”台灣版的正式上演。自從去年太陽花學運之後,學生就被推向了“反中”抗議的最前線。
閲讀 -
經歷了太陽花學運、九合一選舉,還經歷了高雄氣爆、地溝油事件,當2014年度漢字“黑”獨佔鰲頭時,依舊有人做着“小確幸”的美夢。然而在年末大戲裏,清純的台灣小妹沈佳宜變成了包子臉姑姑,彷彿是在用另一種隱晦的方式告訴人們:台灣已經不是曾經的台灣了。
閲讀 -
對年輕選民的放棄被認為是這次國民黨的最大敗筆。1970年出生的連勝文要比柯文哲年輕11歲。但在年輕人看來,出身富貴的他不用努力就幾乎擁有了一切,連老婆都是那麼漂亮,同是年輕人的他們卻在忍受着失業、房貸壓力,內心的不平衡感會很容易就被激起。
閲讀 -
唯一的公正性在於一人一票,其他都很荒謬。買票也是看關係的,不是站在路上發錢就會選你,譬如這個人一定要剛好認識你的表姑媽之類,買票才會有保障,才不會出事。這樣選出來的人也是良莠不齊。台灣基層里長很多都是小學、中學畢業,有些直接有黑道背景。
閲讀 -
“九合一”選舉前的最後一個週末——又稱“超級週末”剛剛過去。這兩天的台北確實沒消停,熱鬧非凡。先是週六連勝文選舉團隊舉辦“挺到底”大遊行,接着週日柯文哲團隊舉辦“愛·擁抱台北”大遊行……
閲讀 -
柯文哲拉票活動現場的義工在得知我從大陸來以後,很高興地告訴我要好好感受台灣的民主,而在那天和老趙兩個小時的聊天中,他卻一直倒苦水,細數自己參選的各種鬱悶,不斷重複:“大陸人看台灣有多民主,其實台灣民主就不是真正的民主。”
閲讀 -
雙十一引爆全球時,我的台灣小夥伴挺淡定。不僅是他們,至今沉溺在鴻海這些製造業巨人美夢中的台灣,沒有扶植起一家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商。這樣下去不是淘寶想要統一兩岸,而是台灣自己拱手相讓啊。
閲讀 -
剛來台灣那會兒,對台灣新聞還挺關注,想看看這個標榜新聞自由的地方有多自由。不過令人失望的是,打開電視新聞,經常看到的是各種車禍、命案、娛樂八卦,讓人詫異於真實的台灣和新聞裏的台灣是兩個世界。
閲讀 -
為了感受所謂的“節日氣氛”,一大早就和小夥伴們趕往台北,一通管制竟然讓我們距離“總統府”那麼遙遠,只能望見樓頂,這還怎麼感受?摔!管制區外聚集了不少人,其中還有鬧事的……
閲讀 -
正如高房價背後是炒房團的操作,普通民眾只有承受的份,“巢運”儘管得到了多達兩萬人的支持,但細究之下,這場看似為民請命的運動也不過是一次政治操辦。
閲讀 -
系主任講完後,是三位學長的發言,大概可以總結為三個詞:英語、“國考”、考證。印象中,台灣大學教育一直被大陸老師拿來作為典範,沒想到這裏的第一課,三位成功系友竟然如同大陸一樣“落了俗套”。
閲讀 -
這不過是一次普通的大學學生會選舉,之所以引起如此波瀾,最大的噱頭還在於蔡博藝的陸生身份。這是大陸學生首次參加台灣大學學生會選舉,按照蔡自己的説法,又一次“不小心翻動了歷史”……
閲讀 -
“你們來剝削的越多我們就越開心”、“來幫我們投資的是恩人,影響投資環境的是罪人”——崑山爆炸事件後,這些早期的招商口號又被媒體炒了出來。在他們的解讀下,蘇崑地區重視經濟發展“招商引資”戰略,變成了赤裸裸地剝削故事……
閲讀 -
看到習總用“陝西套餐”招待來大陸訪問的連戰夫婦時,身為陝西妹子的我還是禁不住有些洋洋得意起來。據説家宴主要有泡饃、肉夾饃以及BiangBiang面,絕大多數陝西人從小也是這麼吃大的。當兩位老人味蕾中的鄉愁被喚醒時,不知道是不是也喚醒了兩岸“鄉音未改鬢毛衰”的傷心往事?
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