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2021的星辰大海,將有中國的空間站
漫天羣星,都有一個共同的起源——東方紅一號。光榮的歷史,需要我們傳承。楊利偉透露,2021年我國將發射兩艘載人飛船,將6名航天員送入天和號核心艙,我國載人航天將正式進入常態化時代。[全文]
-
新一代火箭完美亮相,但為何有人更傾向“老長征”?
手上沒有劍,和有劍不用,不是一回事。長征八號也好,新一代長征火箭也好,它們肩負的使命絕不只是“增強運載能力”、“定位於商業發射”,甚至“搞回收複用”這麼簡單。它們肩負着中國航天技術改革的重任。[全文]
-
説好的奔月計劃,其他國家為何集體掉隊?
2005年前後,世界各國航天界掀起了一股月球探測熱。很多國家紛紛表示,要在2015-2025年間將有人或無人的航天器送上月球。隨着嫦娥五號的成功落月,中國在這次邁向月球的集體賽跑中贏得了比賽。奇怪的是,其他國家為什麼集體掉隊了呢?[全文]
-
中日國產客機競賽:相似的開始,不同的命運
10月27日,中國商飛向國航交付了第二架ARJ21-700。而在短短的兩天之後,商飛又向成都航空交付了第23架ARJ21-700,累計交付了37架。而就在商飛ARJ21進入高速交付期之時,三菱的spacejet——也即MRJ——卻正式宣告了死亡。 [全文]
-
中國造不了所以找俄羅斯?恐怕沒這麼簡單
為什麼我們一直在努力推進C919的全面國產化替代,以及甩開西方,與俄羅斯合作發展CR929?當全面封鎖的那一天真的來臨,龐大而有活力的中國民航市場,就必然被C919和CR929佔據。[全文]
-
空天飛機、高音速武器?別再迷信美國X-37B了……
從某種程度上,X-37B可以説是航天飛機的精神續作。就像對航天飛機一樣,我們不應該對X-37B有着超越其本身能力的,不切實際的崇拜——就算有,在科學的分析論證下,也會不攻自破。[全文]
-
民航局新版“五個一”是向美國示弱?説反咯
縱觀《通知》中的諸項要求,均本着一視同仁、防疫為重的精神。不優待任何國家的航司,也不歧視任何國家的航司。標準擺在那,符合標準就給飛,不符合標準就不飛,飛了後不負責任帶來大量輸入型病例就熔斷停飛。[全文]
-
美國沒向中國“天問”計劃發賀信,還不如冷戰時代?
官方層面上美國對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沒有任何反應,主要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中美兩國科學家在外太空探索之間的合作很不順利;但是從民間層面上看,大家還是很興奮的,美國已經在火星登陸的無人着陸探測器也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和中國的火星車握手見面。 [全文]
-
中國航天,靠什麼領跑世界?
對於長期處於追趕者姿態的中國航天而言,抓住新載人飛船這一難得機遇,充分探索人有我無的新技術、新工藝,整體提高我國載人航天的技術水平,也是正在進行的工作。畢竟,沒有技術,和有技術選擇不用,不是一回事。[全文]
-
長征五號B發射成功,我國深空探測有了一顆定心丸
長征五號B對於YF-77發動機來説,是一次難度更高的大考:“一級半”入軌的長五B,芯級的瞬時過載與穩定過載都比“兩級半”的長五更大,YF-77發動機的工作條件更為嚴酷。浴火重生的YF-77發動機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全文]
-
中國民航虧錢史
對標歐美高端的跨洲航線與配套設施建了,又不能説拆就拆,導致美國摸過的石頭,中國民航業一塊不少地又全部摸了一遍。換句話説,就是中國民航業抄歐美的作業,把已經批改過的錯誤答案也都抄過來了。[全文]
-
寫在航天日前:失利陰影下,如何變危為機
恰恰是一般被認為是“舉國體制”的蘇聯,在登月這件大事上陷入不同設計局的內鬥,最終起大早趕晚集,被美國人捷足先登。事實一再證明,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組織結構是行之有效的。那麼就不競爭了嗎?當然不是。應當大力鼓勵的,是差異化競爭。[全文]
-
英國螺栓被法國扳手擰進德國螺帽,或是空客給商飛的啓示
商飛還有更重要的挑戰:在總體發展思路上理清如何趕超,而不只是模仿和跟蹤發展。在這裏空客的成功經驗很有啓示:空客從來不是單純靠政府補貼和市場保護髮展起來的,而是靠有意義的創新。[全文]
-
長征五號發射成功有多重要?用“一發定全局”毫不為過
長五遙三的成功意味着,在馬上到來的2020年,中國首次大型火星探測終於可以如期進行,探測器組合體將搭乘長征五號遙四火箭奔向紅色星球;新一代載人飛船終於可以首次試飛,擔負發射任務的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還將承擔中國大型空間站的發射任務。一切都能按計劃進行,沒有比這更令人幸福的了。[全文]
-
“胖五”上天,歷經了多少坎坷
在長征五號火箭研製之前,中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一直是在已有的技術基礎上進行改進,核心部件火箭發動機推力沒有質的提升,增大火箭的推力與射程,只能依靠加裝助推器與火箭級數。中國急需一種大推力、無污染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進行研製的。[全文]
-
中國載人航天20年,有太多話想説
儘管有曙光號飛船的預研經驗,但載人航天大系統的全面研究,依然是個巨大考驗。譬如飛船逃逸系統,在國內沒有先例可循;東西是做出來了,心裏沒底,想找經驗豐富的俄羅斯專家做個評審,就是看看做的行不行,籤個字,結果對方開口就要1000萬美元。當然換做美國,拿着這錢都找不到門路。[全文]
-
波音再爆問題,這次他們選擇“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在他任職期間,波音要求他修改手冊,借降低標準來提高交付率。作為和約翰·巴內特一樣有追求的老一輩波音工程師,這自然是突破了底線。他按照程序向波音人事部門投訴這一事件,結局也和約翰·巴內特一樣:被離職了……[全文]
-
官方只給了一張圖,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到底要怎麼搞?
我國的第一次獨立探火將如何開展,圖片上探測器的各部分功能又是什麼?本文將根據在國內外已經公開發表的文獻中所提供的信息,對這些問題做一些初步的解讀。[全文]
-
運-10下馬,丟掉的不只是國產大飛機,還有開發平台
為拋棄運-10辯解的人總説運-10是模仿波音707開發出來的機型,到80年代已經落後。事實上,運-10不是波音707。即使運-10就是波音707,那問題的關鍵也不在於它是否“落後”,而在於運-10下馬後中國至今都沒有逾越甚至能夠勉強達到的產品開發平台。[全文]
-
讓台媒驚呼“新世界第七奇蹟”的大興機場可不只有黑科技
作為有着“黃金航線”之稱的京滬航線,使用777執飛足以體現這條航線的重要性。然而如此黃金商務航線,且使用頂級客機執飛,降落在首都機場依然連廊橋位都輪不上,讓筆者不由感慨。[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兩年將發射11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
-
下個月,天問一號將進入環火軌道!
-
中國航天人這次底氣十足!
-
不僅是探月,嫦娥五號軌道器開始新工作
-
航天603基地入選國家工業遺產:中國第一個探空火箭發射場
-
我國最大分段式固體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
和嫦娥五號一起“上天”的水稻種子發芽了!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2020發射任務收官
-
“明年上半年將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
長征八號首秀緣何推遲?原來是高空風搗亂
-
長征八號火箭總指揮:未來一年應該不少於20次發射
-
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具備高密度航天發射能力
-
長征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圓滿成功
-
毛主席,“神十”來看您了
-
運12F時間域飛機取得重大突破
-
長征八號將於20日首飛
-
穿着外骨骼接“嫦娥”去咯
-
浩瀚星空裏的中國腳步
-
“嫦五”回家,探月精神永存
-
“可上九天攬月”!毛主席故鄉將作為月壤異地災備點
-
-
· 航空航天 ·
-
哈哈哈…李大興在大興機場參加首航的首航
-
投入運營!大興機場迎高光時刻
-
90後小夥成火箭專家,網友:這才應該是熱搜第一!
-
馬斯克惡搞貝佐斯登月器:“藍月”?我看是“藍蛋蛋”
-
3年前醜到“驚動團中央”,這海報今天完美逆襲!
-
維珍航空空姐 將可穿褲子素顏上班
-
當“載人登月”遇到《流浪地球》,他説…
-
NASA招人去火星:一定要有個負責搞笑的
-
賣萌犯規!玉兔二號化身靈魂畫家
-
“大兔子唉,快醒醒,家裏人來啦!”
-
美國宇航員太空度過197天 重返地球艱難"學走路"
-
獵鷹9號將100人骨灰送入太空
-
夜話航展:小白初體驗,除了驚呼還有些話想説
-
史上最高“壞了拍兩下”
-
嫦娥四號年底前後登月!其中繼星名字也很美
-
在外太空3周長高9cm,日宇航員有點擔心…
-
NASA選出今年地球最美的17個瞬間
-
從零基礎到發射天宮二號,中國航天人走了整整61年
-
別笑!上天的不是二哈,是60年前犧牲的蘇聯英雄
-
NASA從1.8萬人裏選了12個宇航員,有可能去火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