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同學”到“同志”:陳明忠先生對我的質問
其實台灣(或者包括香港、西方世界)與大陸最大的鴻溝也是在這裏,永遠聽不懂、看不懂中國大陸説的話、做的事,而用着自以為的“普世價值”去衡量一切,從而忽略了話語背後的結構關係,用着各種主觀臆測和獵奇眼光去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文]
-
既然是要同情,為什麼只同情暴徒?
其實台灣人知道香港的排外性格,台灣人都知道香港人對於講國語(普通話)的遊客並不友善,但往往會追加一句:當他知道我們從台灣來的之後,態度就不一樣了。台灣人對此沾沾自喜,卻從沒反省過這種心態其實是很畸形的。[全文]
-
柯文哲要宣揚蔣渭水理念?你彷彿是在逗我笑
蔣渭水的女兒蔣碧玉,為求台灣早日脱離日本殖民統治,暗渡回大陸,尋求台灣復歸祖國。而蔣渭水最親密的同志陳其昌,一生投入抗日運動,1986年民進黨成立之時,陳老先生沉重地説:“我們在日據時代奮鬥,為的就是要做一箇中國人,現在我們台灣人的黨建立了,但在黨綱中竟沒有‘中國’二個字。”[全文]
-
台灣歷史教科書爭議,已走進了死衚衕
當前在野的國民黨政客文人對於歷史課綱的質疑與批評聲浪,不過是不甘於其意識形態與歷史論述的“雙重失敗”——敗於共產黨再敗於民進黨的心理反應,因此他們僅能發去蒼白的反攻號召。[全文]
-
轉折年代中的“二二八”,我們都無法身處其外
今日許多台灣人由於失卻了民族歷史的視野,以及歷史整體的高度,而抱持着二二八“與中國無關”的論調,對大陸的紀念活動充滿質疑和不解。事實上,自1949年以來,大陸幾乎年年紀念二二八,比台灣島內還早,而且主要由台盟主持紀念可以説合情合理,具有歷史正當性。[全文]
-
對我而言的陳映真
曾聽王曉波老師提過,有一次他與陳映真激辯應該要“左先於統”還是要“統先於左”。我不知道他們這場論辯的結論是什麼,但是將陳映真的政論與小説結合起來,其實就能明白“統”與“左”對於作為中國有機組成部分的台灣來説,必然是一致而不分先後順序的。[全文]
-
聽台灣前輩講40年前的保釣運動
作為當年保釣運動的參與者,我至今仍然感到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通過這個運動,把分隔離了20多年的兩岸歷史淵源再度續接起來。以李我焱等5人到訪大陸的義舉為標誌,重新續接了兩岸自1949年後斷裂的聯繫紐帶。而周恩來總理接見這些來自台灣的海外學子,夜深長談6小時,更成為歷史的美談。[全文]
-
拒絕陸生入健保,不是説台灣是個講人權的地方嗎?
陸生是台灣大學校園裏唯一沒有被納入健保的學生羣體,在高額的醫療費用之下,他們在台灣禁不起大小病痛,生病了也不敢輕易踏入醫院求診。2012年曾有一位淡江大學的陸生突發重病,高達20多萬的沉重醫療負擔最後是靠學校緊急撥款與同學募款才度過難關。[全文]
-
台灣“教育部長”,請問您驚訝什麼
在這場反課綱運動裏面,推動課綱微調的馬英九政府不該被視為“受害者”。國民黨這個長年偏安的政黨與其執政下的官僚體系,在本質上與反課綱陣營一樣“沒有歷史”。正因為歷史虛無,包括“教育部”、“國教署”以及國民黨籍的“立法委員”,既無知亦無力替課綱辯護,只能節節敗退。[全文]
-
洪秀柱的對手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
在台灣,“統派”早已被污名化,一旦被貼上“統派”的標籤,無疑是被潑了一桶髒水,難以翻身。國民黨不僅不願意解決國家認同的紛爭,反而往兩岸分治永久化、甚至是分離主義靠攏。因此,當洪秀柱與“統派”沾上邊,國民黨當然要奮力自清。[全文]
-
台灣修復老建築,怎麼都是日本人的
柯文哲所謂的“老房子文化活動”,使真正體現台灣人民主體性的歷史,在不斷追尋日本殖民統治“美好年代”的過程中被洗掉了。今年是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70週年,日本殖民統治者的房舍正一幢幢的復現,而台灣至今連一座抗日紀念館都沒有![全文]
-
台灣共產黨人:尋找祖國三千里
再一次聽吳思漢的故事,感受特別複雜。因為今年是抗戰勝利、台灣光復70週年,島內非但無紀念之情,甚至還不斷地高喊着“台灣戰敗論”。這些人全然忘記了,那一年終於回到祖國的吳思漢,站在鴨綠江邊吶喊着:“祖國啊,請你看我一眼吧,你的台灣兒子回來了!”[全文]
-
我在台灣看抗日神劇
一直以來,台灣始終以“獵奇”心態看待崛起中的大陸,愈不正常的事被當成愈正常,不須查證就可以大做文章。台灣記者坐在電腦前面抄抄微博的“鄉野奇談”就可以放大為“新聞”,台灣看待大陸的心態還停留在“傳説時代”。[全文]
-
蔡英文,下一個馬英九?
民進黨提名記者會上,蔡英文意氣風發,身後一字排開民進黨縣市首長,這個場景與2008年的馬英九如此相似。馬英九能夠成功登上大位,背後大“功臣”當屬陳水扁。如今,蔡英文勝利在望,也得“歸功”於馬英九的執政低迷。[全文]
-
誰決定台灣加入亞投行?美國戰機捎來答案
與其説這兩架美軍F18的政治意圖是來“臨幸”台灣,不如説它們是來“打臉”的,打了那些口口聲聲指責大陸的人。真正讓台灣“主權矮化”、“侮辱國格”的其實不是在台灣海峽的另一岸,而是在太平洋的那一端。[全文]
-
太陽花一週年| 大陸要過河,台灣敢拆橋?
台灣內部困局的解決出路還是在兩岸。如果看到去年的紛擾就全盤否定經濟交流,反而是本末倒置。就像好不容易蓋了一座橋,但橋面凹凸不平引起不滿,解決的方式不是把路鋪平鋪順,竟是將整座橋拆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