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竇農:大可不必捧《敦刻爾克》踩《戰狼2》
關鍵字: 敦刻爾克電影2017敦刻爾克大撤退諾蘭電影敦刻爾克敦刻爾克戰狼2諾蘭吳京【德邦快遞香港】
和以往的類似題材不同,看《敦刻爾克》是女朋友提議的。本來我打算兩人去看《星際特工》或《賽車總動員3》,《敦刻爾克》約上三五“好基友”一起的,但既然是女友提的,能不奉命?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當然,我還是好奇地問了為啥選這部電影,她説這是諾蘭導演的呀。
好吧,請原諒我對導演姓名的“臉盲”,原來是《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傑作的導演,那的確值得期待。
我並不是專業的影評人人士,只能簡單作為普通觀眾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不到敵人的面孔反倒更害怕”?
印象最深的是《敦刻爾克》魔性的音效和音樂,無論是航空機槍子彈打到戰鬥機的聲音,還是德軍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時的尖嘯,都在沒有3D的條件下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氛圍。而BGM帶來的緊張感的確有《星際穿越》的範兒。
三條時間線敍事也很強大,海灘上英軍士兵等待與努力的一星期,紳士大叔駕駛遊船跨海救人的一天,皇家空軍阻擊德軍的一小時,逐漸走到一起並在結尾時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
《敦刻爾克》的確不是一部典型戰爭片,更像是災難片,或者如宣傳中所説的那樣,是一部懸疑驚悚片,有朋友説看完對封閉的船艙產生了深深的恐懼。
電影中關於德軍有個有趣的細節。印象中只有一個人提到了德國兩個字,就是船被德國潛艇擊沉、被老船長道森救起的那個英國皇家海軍士兵。其他英方的角色,從士兵到將領,從軍隊到平民,都沒有提到任何一次德軍或德國佬,也沒有提到希特勒或者納粹,都是用“敵人”或“他們”代替。
電影也沒有正面展示(相對於側面展示,不是正反面形象)任何一個德軍形象,只在結尾抓英軍迫降飛行員的時候模糊出現了幾個,甚至連德軍飛機都看不清標識。女友很早就問我怎麼分辨,我説帶“黑色十字”標誌的是德軍,但是她和我從頭到尾也沒看清一個鐵十字,我唯一的區別方式是看Bf109的黃色機頭。
英軍的噴火和德軍Bf—109,這個不是電影裏的鏡頭
我開始以為是出於某種奇怪的政治正確,但是這講不通啊。後來看了對諾蘭的採訪才知道這就是表現手法。
“所以我不顯示敵軍的面孔,這樣的話我們就好像自己是沙灘上的士兵一樣感覺到威脅,我覺得看不到敵人的面孔反倒更害怕……我的這個處理方式,就是希望把它當成一個懸疑片”,諾蘭如此解釋,當然這樣的代價之一就是歷史上黃鼻子版Bf109穿越到了一個月之前的敦刻爾克去。
但是,但是,這種表現手法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不熟悉這段歷史的觀眾會以為英軍是因為德軍太強大才被趕下海的,我問了幾位看了電影的同事和朋友,都有類似的感覺,而影片對歷史背景的交代不足又加深了這種誤解。
二戰初期最令人瞠目結舌的大概就是法國戰役了,德國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西歐四國,兩天後攻入法國本土,僅僅在5月26日,當敦刻爾克大撤退發生時,號稱陸軍世界最強的法國已實質上淪陷。箇中細節不需多説,但是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西歐的淪陷是英法綏靖政策、靜坐戰爭自釀的苦果,諾蘭想通過表現小兵絕望的人性,卻忘了把小兵們帶入絕望境地的根源是什麼。
《敦刻爾克》VS《戰狼2》
之前《戰狼2》熱映時,就有人説如果當時引進《敦刻爾克》,《戰狼2》一定不會有這麼好的票房 ,國產電影保護月如何如何……
這實在“腦補”過度了。就題材而言,《敦刻爾克》就輸了一半。看完電影后,女友跟我説,如果不是諾蘭拍的,幾個女生會來看這種題材的影片啊。我也注意到,放影廳裏女觀眾比男觀眾要多,與幾年前我跟朋友們一起看《斯大林格勒》時前後左右全是男生的情況截然不同。就票房而言,《敦刻爾克》+《賽車總動員3》+《極盜車神》+《星際特工》到現在也沒過10億。
還有影評一定要強調《敦刻爾克》所表現的是“國家不給力時,有給力的人民”,並且對影片中把“home”翻譯成祖國頗有微詞。
賈秀琰其人及其翻譯不靠譜的往事不多談,就《敦刻爾克》而言,片中大量出現的“home”並不是全都理解成“家”,片中海軍指揮官在望遠鏡裏看到民用遊艇時的那句“home”令人動容,這一句理解成什麼呢?
《敦刻爾克》是一部好電影,但用它來踩《戰狼2》就太不公平。在我看來,兩者講述的都是“回家”的故事,無非是吳京剛摸到好萊塢的門檻,這是我們跟美國電影工業的巨大差距。
然而二者背後卻有一個相同的道理:只有強大工業化“home”(祖國)作為後盾,其國民才有機會“回家”(home),才有機會奢談人性。
出自霍布斯鮑姆《工業與帝國》
英國“給力的人民”背後還不是強大的國家?一位對國家極具責任感的中產階級,道森先生,家用遊艇被政府徵用去接人,道森還親自掌舵。
而“給力的人民”安全感和信心的來源是什麼呢?“那是我們最強大的噴火戰鬥機”,船長的二兒子如是説。就如同沙灘上的英軍在面對德軍的空襲時喊的的那句:“我們該死的空軍哪兒去了?!”
- 原標題:竇農:大可不必捧《敦刻爾克》踩《戰狼2》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註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泠
- BBC蒐集中國疫苗“差評”,土耳其醫生不上套 評論 197拜登兩項新任命,都和中國直接相關 評論 95官方公佈孫楊禁賽判決撤銷原因:仲裁員存在歧視 評論 310拜登開啓“核動力”刺激,公佈1.9萬億美元救援計劃 評論 524納瓦羅走出白宮,拎着一張涉華照片 評論 258最新聞 Hot
-
土耳其醫生接種完中國疫苗,BBC就來找茬
-
“5人偷渡台灣,已到美國”
-
終於走人
-
拜登兩項新任命,都和中國直接相關
-
最新調查:近8成受訪者認為“美國正在崩潰”
-
“只要政府批准,匈牙利成首個接受中國疫苗的歐盟國家”
-
“最後瘋狂”!美國又制裁6名中國官員
-
他將在拜登就職典禮前離開白宮,單獨舉辦告別儀式
-
“最後,友誼的小船説翻就翻”
-
特朗普即將下台,美國最大擁槍組織申請破產
-
台灣當局:今年大陸返台過年人數可能僅剩2萬多
-
官方公佈孫楊禁賽判決撤銷原因:仲裁員存在歧視
-
兇手跑了!目的地都是…
-
“蓬佩奧事件”發酵,“美國之音”記者要求領導辭職
-
“國會山淪陷時,他感覺自己被背叛了”
-
澳大利亞的“雙標”,被本國專家扒得乾乾淨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