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中國特色”了不起,但難以説清楚,是因為……
環顧整個第三世界,不可能找到第二個政黨,在整整100年時間裏,為了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華民族“不可受人欺負”,為了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完成了如此之多又如此之困難的一系列歷史性任務。“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全文]
-
歐洲給非洲帶來了什麼?一位剛果父親欲哭無淚
這位黑人父親百思不得其解眼前發生的事情,他祖先的歌謠裏面沒有講述過那些後來上岸的白人居然還有這樣的刑法,歌謠沒有告訴一個習慣於自由自在的“伊甸園”狩獵生活但缺乏國家力量保護的一家之主,該如何應對這高度組織起來的“戰爭工業”文明人的獸行。[全文]
-
不聽大使館兩度勸返者:我沒有“千里投毒”
馬裏大使館在不少地方幫了我,不僅幫我解決簽證問題,還幫我解決住宿問題——當然,住宿費用是我自己出的,價格和其他旅客一樣,但我還是很感激他們。此外,駐馬裏大使館有位大哥幫我聯繫了修電腦的人,我都特別感激。[全文]
-
馬裏仍是部族國家,卻強行嫁接上西式民主
馬裏的問題是很多非洲國家的通病。自身經濟基礎不好,工業化薄弱,沒有形成超越部族的階級階層就強行推行選舉,最終仍是部族政治,當選後就為自己部族謀利,因為下次選舉還得依靠自己部族。經濟糟糕、拖欠軍費、貪污腐敗,最終激起眾怒。[全文]
-
美國黑人回到非洲建立獨立國家,發展得怎麼樣?
美國獨立戰爭後,大批自由黑人湧入工業發達的北方。因缺乏技能,就業成了問題,還被白人污衊為“瘟疫”。為了減少白人的恐懼,美國政府將一些黑人送回非洲建立殖民地,漸漸形成了現在的利比里亞。儘管獨立至今已一百多年,其經濟、基建等方面仍很落後。[全文]
-
弗洛伊德死了,非洲大陸怒了
相對於亞裔人羣內斂、含蓄的性格,非洲人的性格外向、開朗、感性、直白,甚至有些張揚,他們在面對問題時,常會選擇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處理,即便後果嚴重且不理想也會去做。[全文]
-
心繫非洲,攜手合作,共同戰“疫”
曼德拉先生有句名言:“只要下定決心,就能戰勝任何困難”(When people are determined, they can overcome anything)。中國也有句諺語:“人心齊,泰山移”。我堅信,疫情終將過去,中非友誼必將歷久彌堅,中英合作也將日益深入。[全文]
-
就個別非洲政客的索賠想法,我想提出這幾點反問
雖然中國自身情況也不容易,但還是向非洲派了醫療隊並捐助物資。這些年,中國在非洲最大的貢獻是改變其他大國之前對非洲傲慢的態度,逼着他們拿出和中國類似的⽅案對非洲進⾏有實際意義的投資和貢獻。應該反問的是,有幾個世界大國可以如此關注和在乎非洲國家及非洲人的感情?[全文]
-
西方給非洲送來一本本培養領導力的書,幸好沒有照着抄
想象中最好的抗疫模式不是發生在歐洲,而最壞的抗疫模式也沒有出現在非洲,相反,非洲目前對疫情的控制要比歐美諸國不知強到哪去。為什麼非洲能比歐美做得更好?其中的一個答案是,非洲各國的政府顯示出了更強的領導能力。[全文]
-
在非洲大陸,我們有一點遠不如西方
在非洲一些國家,很多當地百姓早在被殖民時期便對中國根植否定的態度,如今想要讓他們對中國有所改觀,十分困難。近些年,大量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湧入非洲,彼此之間難免會有誤會,而在很多非洲國家,華人成為背鍋的主要對象。[全文]
-
我感受到了1840年以來,中國從苦難走向復興的精神所在
我們很幸運,因為中國願意與世界分享這一切。一位來自貝寧的名叫萊東翰的偉大醫生回憶説,當埃博拉病毒席捲非洲時,中國是第一個來到他的國家提供幫助的。他等待着回報中國。可惜有些人試圖無視這些故事,對於他們來説,承認中國的成就是可怕的。[全文]
-
歐美涉華謠言像病毒在非洲蔓延,我們怎麼戰?
安哥拉有一家名叫《新報》的週報報紙。在武漢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之初,是當地唯一一家使用“武漢病毒”的報紙。我們此前曾去過週報總部,意外發現擁有獨立辦公室的人員都是金髮碧眼的歐洲人。[全文]
-
為了援助武漢周邊縣市,我們去了非洲買口罩
疫情之下,出現了太多英雄、太多感動、太多犧牲,老T等一眾公益策劃人、趙大姐、微光車隊的許多普通人們……但或許,沒有疫情,他們本還是一羣社會的螺絲釘,一羣在春節裏,會摳着腳在家裏打着王者榮耀、四處掃福集五福、刷微博段子的普通人們。[全文]
-
非洲經濟若有騰飛的一天,中國工人將會被載入史冊
中國在非洲的施工隊有一項工作紀律,即要按照上級要求保持政治中立,這一點是非洲政府和首腦喜歡與中國人做生意的重要原因。中國工人説,與西方不同,中國歷史上從未殖民過任何一個國家:“我們希望共同發展,互惠互利。”[全文]
-
中國想從非洲得到什麼?
在某些習慣帶着有色眼鏡的西方輿論看來,這個盧旺達地質普查項目無疑是中國試圖“染指”非洲資源的一個最新例證。《福布斯》雜誌就曾發表了一篇美國專家的署名文章,題目頗具網紅文的風格,自問自答:What China Wants From Africa? Everything(中國想從非洲得到什麼?一切)。[全文]
-
非洲不需要那些告訴他們沒有希望的經濟學家
孫堅動身到尼日利亞考察了5天,在那裏他看到了貧窮,也看到了商機。回國後馬上給在海關工作的朋友打電話,詢問中國出口尼日利亞的貨物中,最重、價格最貴且數量巨大的貨品是什麼?朋友的答案是“陶瓷”。[全文]
-
“恐怖主義”的源頭不止極端伊斯蘭,還有自由主義
煽動恐怖主義意識形態的並非極端伊斯蘭一家,還有某些極端形式的自由主義,也應被視為暴力極端主義的簇擁者。自由主義和極端自由主義NGO在顏色革命中扮演的角色已經是眾所周知、不言自明瞭,而這些所謂的革命給人們帶來的是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全文]
-
近代同樣積貧積弱,為何中國走向富強,阿拉伯卻沒有?
即便是中國在19、20世紀也有被歐洲列強和日本滲透入侵甚至領土被佔領的歷史,但是中國和阿拉伯經歷過的創傷感不是一個等級和層面的。中國從未像阿拉伯世界那樣,在一戰之後飽受分裂和領土碎片化的痛苦。 [全文]
-
大英博物館的竊賊們,請把中國文物體面地還回去
大英博物館根本無法誠實地面對英國人在殖民時代犯下的種種罪行。他們對待歷史基本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抹掉某些具體的歷史事件,一種是對歷史進行歪曲和渲染,比如把對殖民地的掠奪説成文明對野蠻的征服。大英博物館的非法藏品應該物歸原主。 [全文]
-
重返非洲,俄羅斯“聯中抗美”還是“與中競爭”?
BBC炒作稱,俄羅斯此舉“標誌着將與中國和西方展開競爭”;《金融時報》報道則稱,作為冷戰期間這片土地的重要參與者,俄羅斯如今欲重建這段被忽視的關係,在非洲大陸尋找新的盟友和貿易伙伴,來提升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地位。然而這也許並不是普京本意。 [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中國,真心朋友”
-
一些國家要跟中國在非洲打擂台?王毅迴應
-
非洲網民:CNN“大人”,時代變了
-
“對華自貿協定生效!可怎麼用?”
-
中國同其他國家在非洲開展競爭?王毅迴應
-
外交部:王毅已啓程訪問非洲五國
-
連續第31年,中國外長新年首訪選非洲
-
“中國脱貧鼓舞了我們,貧困非天命”
-
英國南非後,尼日利亞又現另一種?
-
非洲出現“神祕病毒”
-
中國援建的這座大橋,讓岡比亞總統感嘆無愧於任期
-
尼日利亞一中學遭襲,300多名學生失蹤
-
台灣“友邦”首相去世,死前曾感染新冠
-
亞吉鐵路遭偷盜破壞,埃塞官員:民眾缺乏經濟意識
-
尼日利亞進口車税減30%,本地廠商:發展有代價,看看中印
-
埃塞政府拒絕衝突調停,國防軍逼近提格雷州首府
-
“法國與非洲之間,定是一場愛情故事”
-
總行程超4000公里,630名在提格雷州中國公民平安撤出
-
中國同胞從這個國家北部安全撤離了
-
埃塞衝突加劇,反政府武裝向厄立特里亞首都機場發射火箭彈
-
-
· 非洲之窗 ·
-
為什麼要在非洲發展雜交水稻?袁隆平用英文回答
· 神仙打架! -
這羣非洲小夥叫劉備、張飛、周瑜、諸葛亮...
-
尼日利亞村莊遭襲 村民反殺59名土匪
-
丹麥在與德國邊境建圍欄:防豬瘟
-
當面侮辱肯尼亞人“都是猴子”,中國男子被驅逐出境
-
中國80後將蘭州拉麪店開到非洲 總統女兒曾光顧
-
3名俄記者中非遇難,引出神祕俄羅斯僱傭軍
-
美國女子因為這一幕被罵到刪帖
-
圖書館:女生別"半裸"讓異性分心!結果有男生説…
-
中國馬拉松中的非洲淘金客:穿4元的涼鞋拿3個冠軍
-
非洲人把蝸牛吃到滅絕 瘋狂起來不輸中國人
-
兩個女生間的戰爭,引近百萬美國網民圍觀…
-
非洲少年中國海軍醫院船就診記:長大了到中國感謝你們
-
非洲不想再進口“死白人的衣服”遭美國威脅打擊
-
熱血沸騰!維和警察終於在國慶期間看上《戰狼2》啦
-
中國考古首赴非洲 帶隊專家:我們也要發出自己的聲音了
-
中國維和警察:我們在非洲地位很高,像《戰狼2》一樣
-
吳京“乾兒子”非洲人卻只會説中文 打王者愛直播
-
津巴布韋第一夫人跨國暴打嫩模,獲南非外交豁免
-
救援人員事故現場自拍,被髮配邊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