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排放權這事兒,我們還要在意嗎?
我們的理念是要創新發展路徑,依然要追求我們的收入水平、我們的現代化,但是要主動地、有為地把我們的排放量控制住,去走一條排放又少,又能夠持續發展的道路,這個道路現在已經呈現出來有條件去走了,而且中國也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全文]
-
在氣候問題上,中美吃虧了嗎
隨着中國的不斷髮展,我們對全球做的貢獻,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作用會越來越大,我們的領導力也會越來越強,這是一個客觀的、自然的進程。至於説中國要不要取代美國,要看在這個過程中,誰發揮的作用比較大,誰形成了新的競爭優勢。[全文]
-
退出巴黎協定,特朗普這是在開國際玩笑
我參與了《巴黎協定》的談判過程,認為協定對所有國家都是公平的,特朗普所謂的不公平無非就是因為美國會付出代價。他這麼做是冒天下之不韙,損害的是美國的形象和利益,你作為一個國家的政治誠信何在?特朗普不是要讓美國再偉大嗎,他的做法顯然違背這個意圖。[全文]
-
巴黎氣候協定差點被一個單詞毀了
最後形成文本是一個各方利益訴求綜合平衡的結果,一旦要動哪怕一個字母都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會觸碰到有些國家的底線。如果不更正的話可能會影響到最終巴黎協定參與的廣泛性,個別國家無法接受巴黎協定的文本。[全文]
-
巴黎氣候大會之後,霧霾會好嗎?
我們打前戰的談判團隊23日已經抵達巴黎。對於巴黎氣候大會的結果,我是“謹慎樂觀”。之所以“謹慎”是因為這涉及到190多個國家的多邊進程,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功虧一簣。樂觀的原因在於,已經有169個國家提出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基本面已定。其實巴黎氣候大會的最終結果,最樂觀也不過是……[全文]
-
Nature為中國碳排放正言,奧巴馬還坐得住嗎
我們和美國氣候專家有過多次對話,也問了這個問題,有一批學者認為中美温室氣體排放約定在法律上是有不確定性的,另一派學者則認為,聯邦法院已經把解釋清潔空氣法案的權利批給了美國聯邦環保局。所以這是一個疑點,我們也在和美方繼續交流。[全文]
-
專訪|“低碳發展”不是“不發展”
節能減排的步伐要區別對待,要分類指導。峯值管理也要先從這些發達的城市,經濟實力比較強的,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和很迫切這樣的城市開始。不能説全國一刀切。但同時這裏存在一個產業轉移的問題。向西部轉移,中部轉移,你不能把污染問題簡單地轉移過去。那邊產業接收也要有門檻,要設置好環境能源的匹配。[全文]